康老师艾滋病康复网,内容丰富有趣,生活中的好帮手!
康老师艾滋病康复网 > 警惕急性传染病登革热

警惕急性传染病登革热

时间:2024-04-17 15:14:06

相关推荐

“痢疾”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。主要通过饮食传染,病从口入。痢疾病人的粪便污染了食物、水源、餐具;或吃了没洗净的瓜果、苍蝇叮爬过的食物;或用脏手抓吃急性菌痢食物都可以把痢疾杆菌吃下去。一般病

1急性菌痢

“痢疾”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。主要通过饮食传染,病从口入。痢疾病人的粪便污染了食物、水源、餐具;或吃了没洗净的瓜果、苍蝇叮爬过的食物;或用脏手抓吃

急性菌痢

食物都可以把痢疾杆菌吃下去。一般病菌到胃内即被胃酸杀死,可是当体质弱,吞入的病菌量相对多,不能完全被杀死而进入大肠内生长繁殖,产生毒素使大肠粘膜坏死、溃烂而发生痢疾。 痢疾以夏季炎热季节多发,这是因为此时苍蝇的密度最高。急性细菌性痢疾传染性较强,可引起周围多人连续发病。急性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情危重,短期内可引起死亡,因此不可掉以轻心。

痢疾杆菌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,就是平常所说的“拉痢疾”。这种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,通过污染水源、食物及手,传给他人,全年均可发生,以夏秋季多见,感染后数小时或一两天发病。主要症状为:①发高烧,可达38C~40℃,伴全身不适。②肚子痛,多在下腹及肚脐周围。③腹泻。一天数次至几十次不等,为脓血、粘液便,伴有明显里急后重现象,但有少数病人,开始时腹痛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并不表现出来,却出现严重的毒血症症状,甚至突然发生休克,经过24~48小时后才出现消化道症状,这是细菌性痢疾的一种最严重的类型,医学上称为中毒型痢疾,应予以高度重视。凡在流行季节,发现突然高烧、惊厥、或昏迷的病人,不管是否拉肚子,都要考虑到中毒型痢疾的可能,迅速送到医院,尽早予以确诊和抢救,不可拖延。

急性菌痢

细菌性痢疾的治疗,主要是及时应用抗生素或黄胺类药物,常用痢特灵(即味哺咬酮)、黄连素、党霉素等

2菌痢是如何传染的?

菌痢病人和带菌者是菌痢的传染源,其危害性取决于每次大便中含菌的数量、排菌持续时间和在人群中散布的机会。急性菌痢病人排菌量大,但持续时间短;慢性菌痢病人持续时间长,但排菌量少,带菌者特别是慢性隐匿型照常活动在人群间,在广定程度上是比病人更为重要的传染源。带菌者可分为是恢复期带菌者和健康带菌者、前者带菌期一服为2--3周,但近年来由于耐药菌株增多,带菌期限也延长,有长达 4个月以上,后者见于菌痢病人接触者。

痢疾杆菌随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排出体外,污染了外环境,通过生活接触、食物、水、苍蝇和手经口感染。因此称为"粪--口"途径。

生活接触是指接触病人或带菌者的日常生活用具而感染,如门把手、被单、 床铺、玩具、桌椅等;这些物品都有一定的痢疾杆菌检出率。手被污染的带菌率可高达15%,因此脏手起着重要的传播作用、尤其是小儿。

不论是菌痢患者还是带菌者,如果从事饮食、食品行业,炊事员、保育员,供水等工作,污染食物或水源后可引起暴发流行,对人群威胁较大。

3菌痢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有什么变化?

免疫球蛋白是痢疾杆菌侵袭人体后,体内主要负责完成体液免疫的B淋巴细胞接受刺激后,分裂增殖为大量浆细胞,合成并分泌能抵抗痢疾杆菌的抗体,主要有免疫球蛋白M、G、A、E、D等。特别是痢疾杆菌刺激肠粘膜能产生特异性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抗体,能清除痢疾杆菌,与免疫球蛋白M和G一起产生自动免疫效果。

国内有人专题检测了正常人及急、慢性菌痢患者的血清、唾液及粪便滤液标本中的各种免疫球蛋白含量。发现急性菌痢患者的各种标本中免疫球蛋白G、A以及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M均明显升高,为正常人的2—4倍;而慢性菌痢唾液中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较高,但粪便滤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入明显降低。粪便中免疫球蛋白A的水平直接反映慢性菌痢患者肠道局部免疫球蛋白A分泌水平。免疫球蛋白A的作用就在于阻止痢疾杆菌粘附于肠粘膜表面,防止该菌侵袭。所以慢性菌痢患者粪便及肠道中免疫球蛋白的减少,很可能是形成慢性菌痢的原因之一。

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的正常值为10506—12300微克/毫升,免疫球蛋白M为1200一1320微克/毫升,免疫球蛋白A为3286土489微克/毫升。唾液中免疫球蛋白G为77—85微克/毫升。免疫球蛋白A为115—133微克/毫升,免疫球蛋白M为3.8—5.6微克/毫升。粪滤液中免疫球蛋白G为45—52微克/毫升,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为133.1—204.7微克/毫升。

目前取菌痢患者的粪便滤液进行检测,仅免疫球蛋白A含量的单项指标的连续观察,就可了解患者肠道的免疫状况。如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预后较好,如仅是正常人的1/2一-1/3,提示是慢性菌痢或有急转慢的可能。

4如何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

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。除婴儿期较少见外,可见于各年龄期儿童,多发生在夏秋季,其他季节也有零星发病。因此,小儿在夏秋季有腹泻时,应想到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可能。一般患儿在发病前2~3天内有不吉包含史;或家庭成员中有人腹泻,有可能为传染源。

几乎所有患儿首先出现的表现都是发热。发热的高度不定,一般以高热多见。在发热的同时,相继出现胃肠道表现,如腹泻和腹痛。腹泻次数频繁,每日可多达10~30次,但粪便的量不多。典型的粪便为脓性(所谓白痢),或脓血便(红为痢),也可为粘液便,婴儿甚至仅表现为消化不良性大便。腹痛部位多在脐周或左下腹,为阵发性。腹痛出现的同时伴有便意,排便完毕常觉又想排便,总有排不尽的感觉。这种情况称为“里急后重”,见于年长儿,婴儿则少见。其他胃肠道症状还有呕吐、腹胀、吃东西不香,但并不是每个患儿一定都有。

如患儿有上述表现,特别是有脓便或脓血便时,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基本无疑。但如无明显脓便或脓血便时,还应作粪便显微镜检查,如见到大量白细胞,或白细胞和红细胞兼有时,即可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。所以,可疑为急性痢疾时,一定要取粪便作显微镜检查,而且仅凭一次显微镜检查无红、白细胞,往往不能完全否定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诊断,应再次、甚至多次检查。要确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,还应作粪便细菌检查,因脓血便还可见于其他肠道疾病、甚至非肠道疾病。当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时,即可最后确诊。要注意用于作细菌培养的粪便是新鲜的,如存放时间过久,会影响粪便培养的结果,当然就会影响正确的诊断了。

5警惕急性传染病登革热

十年前,广东一些地区突然爆发一种急性传染玻患病人数成千成万,首先出现在城镇,然后向农村蔓延。这种病以发热、全身疼痛、出皮疹、多处出血为特点。经验丰富的医生当时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疾病,人们不免惴惴不安。这是什么病?几经医学专家们的调查研究,"谜"终于揭开了,这是登革热!

登革热病名大家都生疏,有人以为是一种新出现的玻其实此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,起码已有二百余年历史。登革热首次流行发生在印度尼西亚,世界上有六十多个国家有这种疾病,特别是东南亚、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地区。本世纪国外曾发生过多次大流行,每次的病例数都在百万以上。但也难怪我们的医生对此病感到生疏,因为我国已有四十年没有出现登革热,只知道1939~1940年在上海、华中和沿海一带曾有流行。

公子热这是本病的另一个译名。所谓"登革",此词来源于西班牙语;英文为Dangy,意为"纨绔子弟"。本病初起时,病者肌肉和骨关节剧痛,步履不稳,有如公子哥儿走路时那种装腔作势的姿态,遂以命名。

断骨热是此病的另一名称。病人头痛剧烈,全身骨关节,尤其腰、髋、膝等大关节疼痛严重,以致行动困难。但我们所见的许多病人,骨关节疼痛并不显著,不要因此而延误诊断。病人可有面部潮红,眼球充血等醉酒样表现,还会出现鼻衄、出牙血,淋巴结肿大。

马鞍热曾有人以此名称本玻原因是有些病人发热二至四天后,退热一天,再发热二、三天,热型有两个峰,形似马鞍。实际上多数病人的发热是持续的。有半数病人发热三至六天后,在四肢、胸腹部出现淡红色皮疹或皮下出血点,多感到皮肤瘙痒。

登革出血热也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,可以认为是登革热的危重类型。病者病情突然加重,出现皮下紫癜,大量便血、咯血或休克、昏迷。

绝大多数登革热病人病情较轻,经一、两周就能恢复正常。严重出血、休克则会导致死亡。广东发生登革热是在三至十月份,近两、三年又流行,防患于未然,要立即动手做好预防工作。

预防的关键是灭蚊。广东传播此病的主要是伊蚊。伊蚊多在白天吸血,孳生在小面积积清水,如缸、盆、水池等积水中。应结合爱国卫生运动,翻盆倒罐,填平洼地积水,疏通下水道。饮用水缸、水池要加盖防蚊,并可放养食蚊鱼类。发现病人要立即隔离至退热为止。室内灭蚊可用敌敌畏喷洒消灭。

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,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。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站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