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老师艾滋病康复网,内容丰富有趣,生活中的好帮手!
康老师艾滋病康复网 > 新出汉晋简牍研究13

新出汉晋简牍研究13

时间:2023-10-31 11:42:07

相关推荐

五、天长纪庄西汉木牍11月,安徽省天长市考古工作者在该市安乐镇纪庄(汉晋东阳古城遗址附近)发掘了一处西汉墓葬(19号墓),出土文物119件,其中有木牍34件(编为1-34号)。牍长22.2至23.2厘米、宽3.6至6.9厘米,共书有2500多字。整理者公布了10件(正背共14面)木牍,内容有户口簿、算簿、书信、名谒、药方、礼单等。19号墓主人为“谢孟”,是当时东阳县一位官吏。在各木牍中,除1号牍为官文外,其余木牍均为私人文书(包括信牍、名谒、药方、礼单等)。1号牍正背两面分别题有“户口簿”和“算簿”,表明其为上计文书,属汉代户口簿实物形式及汉代县级上计文本的首次发现。木牍字体为隶书,有正、草两种字体,为多人所书。天长纪庄木牍的书写时间约在宣帝间(前73年—前49年)。

(一)天长纪庄木牍的书法考察

天长纪庄木牍大部分文字与西汉中晚期写法一致,大多数字迹为当时规整隶体写法,如牍5、13、14、15等,尤以牍14(名谒)为代表。该名谒与同为连云港出土的西郭宝、尹湾名谒相近。

天长纪庄10号牍(局部)

拿同题材书迹做比较,纪庄木牍之算簿、户口簿和尹湾牍之东海郡吏员簿、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、武库集簿相近,只是尹湾牍分书特征更典型、字径更小、更具方势直折之势。纪庄名谒与尹湾名谒也相近,不同的是:纪庄名谒书写并不拘谨,“下”字大过其他字数倍,写得随意、放松,署款还用了草写;尹湾名谒工谨规范,为当时标准正体。研究者认为“汉代名谒之书体现了当时较为成熟的隶书的风范”,“无论哪种形式(的木谒)都没有草笔现象”。这显然不太全面。私人间的名谒有时也不那么郑重其事,如纪庄名谒落款就是正、草体杂用的。

天长纪庄木牍中的草写以10号牍(信牍、正背两面书字)为代表。该牍正面起初还算工整,但几行以后遂潦草起来,写到背面已是草体了。该牍的重笔波磔特别突出,主要有横、捺两种笔画。这种装饰性的磔笔在西汉中期以来的正体隶书里已大显身手了,10号牍潦草书写中也大量运用这种磔笔,可见该种笔画在当时广受欢迎。然而,该牍的横势长磔笔太过醒目、霸悍,甚至冲击着邻字,如“陵”和“郡”的冲突、“以”和“且”的纠结,有的横长磔笔则嵌入邻行之中,如“家”“故”“复”“孟”“亡”等字。过多的横长磔笔(而不是纵向长垂笔)与整篇(草写)格调并不和谐,影响了全篇的连贯性和顺畅感。尹湾集簿牍亦为草书,但笔画短小,极少见重而长的波磔笔,单字、局部笔画形象极不突出,集簿的统一感、连续性于是大大增强,这与纪庄10号牍形成鲜明对比。

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,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。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站立场。